剪力墻結構1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異形柱與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中的幾個問題(轉自LD結構空間)異形柱與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中的幾個問題肖常安1,諶維義2(1.貴州工業(yè)大學土建學院550003;2.貴陽市建一公司一處550002)摘要:對異形柱與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中的一些問題,如計算方法、異形柱受力性能及其軸壓比控制、短肢剪力墻結構中轉換層的設置高度及框支柱等進行探討,提出建議,供結構設計人員參考。關鍵詞:異形柱;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中圖分類號:TU398.1;TU973.2

2、3文獻標識碼:A現(xiàn)代住宅建筑要求大開間,平面及房間布置靈活、方便,室內不出現(xiàn)柱楞、不露梁等。異形柱與短肢剪力墻結構能較好地滿足現(xiàn)代住宅建筑的要求,因而逐漸得到了推廣應用。目前,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或規(guī)程中尚未給出有關異形柱與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的條款,因此,結構設計人員在設計中常會遇到一些規(guī)范或規(guī)程尚未論及的問題,需要設計人員積累經驗,利用正確的概念進行設計。本文旨在對異形柱與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個人看法,供結構設計人員參

3、考。1異形柱結構型式及其計算異形柱結構型式有異形柱框架結構、異形柱框架—剪力墻結構和異形柱框架—核心筒結構。異形柱結構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受力性能、抗震性能與矩形柱結構不同。由于異形柱截面不對稱,在水平力作用下產生的雙向偏心受壓給承載力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對異形柱結構應按空間體系考慮,宜優(yōu)先采用具有異形柱單元的計算程序進行內力與位移分析。因異形柱和剪力墻受力不同,所以計算時不應將異形柱按剪力墻建模計算。當采用不具有異形柱單元的空間分

4、析程序(如TBSA5.0)計算異形柱結構時,可按薄壁桿件模型進行內力分析。對異形柱框架結構,一般宜按剛度等效折算成普通框架進行內力與位移分析。當剛度相等時,矩形柱比異形柱的截面面積大。一般,比值(A矩/A異)約在1.101.30之間[1]。因此,用矩形柱替換后計算出的軸壓比數(shù)值不能直接應用于異形柱,建議用比值(A矩/A異)對軸壓比計算值加以放大后再用于異形柱。對有剪力墻(或核心筒)的異形柱結構,由于異形柱分擔的水平剪力很小,由此產生的翹

5、曲應力基本可以忽略,為簡化計算,可按面積等效或剛度等效折算成普通框架—剪力墻(或核心筒)結構進行內力與位移分析。按面積等效更能反映異形柱軸壓比的情況,且面積等效計算更為簡便。但應注意,按面積等效計算時,須同時滿足下面兩式:(1)A矩=A異;(2)|bh=(Ix異/Iy異)式中,A矩、A異——分別為矩形柱和異形柱的截面面積;b、h——分別為矩形截面的寬和高;Ix異、Iy異——分別為異形柱截面x、y向的主形心慣性矩。一般,按面積等效計算時,

6、矩形柱的慣性矩比異形柱的小。但對有剪力墻(或核心筒)的異形柱結構,計算分析表明[2],按面積等效與按剛度等效的計算結果是接近的。異形柱的截面設計,可根據上述方法得出的內力,采用適合異形柱截面受力特性的截面計算方法進行配筋計算。2短肢剪力墻結構及其計算短肢剪力墻結構是適應建筑要求而形成的特殊的剪力墻結構。其計算模型、配筋方式和構造要求均同于普通剪力墻結構。在TAT、TBSA中,只需按剪力墻輸入即可,而且TAT、TBSA更適合用來計算短肢剪

7、力墻結構。TAT、TBSA所用的計算模型都是桿件、薄壁桿件模型,其中梁、柱為普通空間桿件,每端有6個自由度,墻視為薄壁桿件,每端有7個自由度(多一個截面翹曲角,即扭轉角沿縱軸的導數(shù)),考慮了墻單元非平面變形的影響,按矩陣位移法由單元剛度矩陣形成總剛度矩陣,引入樓板平面內剛度無限大假定減少部分未知量的‘框支’結構易于開裂和屈服,轉換層上部幾層墻體易于破壞。這種結構體系不利于抗震。高烈度區(qū)(9度及9度以上)不應采用;8度區(qū)可以采用,但應限制

8、轉換層設置高度,可考慮不宜超過3層;7度區(qū)可適當放寬限制?!币虼?,建議在6度抗震設防區(qū),短肢剪力墻結構中轉換層設置高度不宜超過5層,避免高位轉換。轉換層上下的層剛度比γ宜接近1,不宜超過2。轉換層位置較高時,宜同時控制轉換層下部“框支”結構的等效剛度(即考慮彎曲剪切和軸向變形的綜合剛度),使EgJg與EcJc接近。EgJg為剪力墻結構的等效剛度,剪力墻結構高度取框支層的總高度,其平面和層高與轉換層上部的剪力墻結構相同;EcJc為轉換層下

9、部“框支”結構的等效剛度。研究表明[5],“控制轉換層下部‘框支’結構的等效剛度對于減少轉換層附近的層間位移角和內力突變是十分必要的,效果也很顯著?!币?guī)范對框支柱的內力、軸壓比、配筋等的要求都嚴于普通柱??蛑Ъ袅Y構當轉換層位置較高時,如何定義框支柱,涉及到安全與經濟的問題。根據圣維南原理,局部處理的影響只限于局部范圍,所以當轉換層位置較高(如高位轉換)時,除轉換層附近樓層的內力較復雜外,下面的結構受到的影響很小,應與普通框架結構基本

10、一樣,不必按框支柱處理。文獻[6]計算了兩個28層的結構,一為內筒外框架結構,一為內筒外框支結構,轉換層設在18層。計算結果表明,轉換層下二層的內力影響很大,下三層的內力誤差最大為15%,下五層的內力已比較接近(最大誤差小于10%)下八層的內力已基本一樣(最大誤差小于5%)。這說明框支柱只需在五層范圍內加以考慮,其它層的柱子按普通框架柱處理即可。因此,建議當轉換層位置不超過五層時,轉換層下的各層柱均按框支柱處理;當轉換層位置超過五層時,

11、轉換層下相鄰的五層柱按框支柱處理,而其它層的柱按普通框架柱處理。由于高位轉換對抗震不利,所以結構設計中應盡量避免高位轉換。5短肢剪力墻結構的抗震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概念設計振動臺模擬地震試驗結果表明[7],建筑平面外邊緣及角點處的墻肢、底部外圍的小墻肢、連梁等是短肢剪力墻結構的抗震薄弱環(huán)節(jié)。當有扭轉效應,建筑平面外邊緣及角點處的墻肢會首先開裂;在地震作用下,高層短肢剪力墻結構將以整體彎曲變形為主,底部外圍的小墻肢,截面面積小且承受較大的豎向荷載,

12、破壞嚴重,尤其“一”字形小墻肢破壞最嚴重;在短肢剪力墻結構中,由于墻肢剛度相對減小,使連梁受剪破壞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在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中,對這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更應加強概念設計和抗震構造措施。例如,短肢剪力墻在平面上分布要力求均勻,使其剛度中心和建筑物質心盡量接近,以減小扭轉效應;適當增加建筑平面外邊緣及角點處的墻肢厚度(宜取250mm,對底部外圍的小墻肢根據需要可取用300mm),加強墻肢端部的暗柱配筋,嚴格控制墻肢截面的軸壓比不超過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