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外科診治指南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便秘外科診治指南 便秘外科診治指南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便秘的發(fā)病率顯著上升,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于 2007 年 4 月討論制訂了《我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草案)》,對客觀診斷便秘、合理治療便秘、提高和改善便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指導意義。但在該草案中,對于外科診治便秘方面的內容涉及不多。因此,制訂一個既符合我國現狀、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便秘

2、外科診治指南很有必要。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參考《我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草案)》,在復習“羅馬Ⅲ”有關便秘的診斷標準和國際便秘診治流程的基礎上,討論制定了便秘的外科診治指南。一、便秘的概念便秘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表現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難,或合并一些特殊癥狀:如長時間用力排便、直腸脹感、排便不盡感、甚至需用手法幫助排便。在不使用瀉劑的情況下,7 d 內自發(fā)性排空糞便不超過 2 次或長期無便意。二、便秘的病因正

3、常排便需要含有一定量膳食纖維的胃腸內容物以正常速度通過消化道各段,及時抵達直腸,并能刺激直腸肛管,誘發(fā)排便反射。排便時盆底肌群協調活動,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障礙,均可引起便秘。1.一般病因:(1)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是常見原因;(2)不良排便習慣;(3)長期抑制便意;(4)不合理使用瀉劑;(5)環(huán)境3管、直腸狹窄和直腸占位等,并可了解肛管括約肌、恥骨直腸肌的功能狀況及有無直腸前突、直腸內脫垂等;血常規(guī)、糞便常規(guī)、糞便

4、隱血試驗是排除結直腸、肛門器質性病變的重要而又簡易的檢查;必要時進行有關生化、激素水平和代謝方面的檢查;對可疑肛門、結直腸病變者,應行肛門鏡、結腸鏡檢查或鋇劑灌腸。3.特殊檢查:對長期慢性便秘患者,可以酌情選擇以下檢查。胃腸傳輸試驗(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est, GIT):常用不透 X 線標志物。檢查前 3 d 起禁服瀉劑及其他影響腸功能的藥物。早餐時隨試驗餐吞服 20 個標志物,相隔一定時間后(服標志物

5、后 6、24、48、72 h)拍攝腹部 X 線平片 1 張,計算排出率。正常情況下服標志物 48~72 h 后,大部分標志物可排出。根據平片上標志物的分布,有助于評估便秘是慢傳輸型(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或出口梗阻型(outlet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此項檢查簡易,目前仍為常用的方法。排糞造影:造影前應排空糞便。用稠鋇劑加適量羧甲基纖維素鈉或鋇糊劑 300

6、ml 灌腸,以充盈至降結腸為準,并涂抹肛管標記肛門。拍攝側坐于特制排糞桶上的靜息、提肛、力排、排出造影劑后的黏膜相。攝片應包括骶尾骨、恥骨聯合和肛門。測量:正常者,肛直角采用后肛直角,力排較靜息時增大,應大于 90 度,提肛時最小。肛上距、乙恥距、小恥距以恥尾線為基線測量,恥尾線以上為負值,以下為正值。肛上距力排大于靜息,但肛上距必須小于 30 mm(經產婦小于 35 mm),乙恥距、小恥距均為負值。骶直間距測量骶 2~4 骶尾關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