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銅綠假單胞菌的流行及耐藥分子機制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也是全球非常重要的醫(yī)院感染病原菌,據統(tǒng)計,人類感染的非發(fā)酵菌中,60%為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近年來,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持續(xù)高發(fā),耐藥情況的日趨嚴峻,部分抗生素耐藥率的逐年上升,以及多重耐藥和泛耐藥的日益常見,均給臨床治療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有關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的研究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熱點,同時,因其耐藥機制極其復雜,也成為當今研究的難點。
  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

2、是β-內酰胺酶中的一種,是一類可水解氧亞胺基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β-內酰胺酶,能導致對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曲松和單環(huán)類抗生素如氨曲南,甚至第四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吡肟和頭孢匹羅的耐藥。ESBLs在銅綠假單胞菌中的檢出率越來越高,已經成為銅綠假單胞菌β-內酰胺類抗生素臨床治療效果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一直以來銅綠假單胞菌的ESBLs檢測存在爭議,尚無標準、高效的檢測方法,有關銅綠假單胞菌ESBLs攜帶情況、基因型別、

3、流行情況等等尚缺乏詳盡的數據。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通量測序技術應運而生。高通量測序技術,又稱為下一代測序技術,以能一次并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和一般讀長較短為特點。高通量測序技術使人類獲取基因組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尤其適用于基因組較小的微生物領域的研究,已成為微生物鑒定分型、毒力分析、傳播途徑、耐藥機制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采用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推薦的ESBL

4、s表型確證試驗,對本院可疑ESBLs陽性銅綠假單胞菌進行篩選,以多重 PCR方法對篩選陽性的結果進行耐藥基因的檢測,以了解我院銅綠假單胞菌ESBLs流行情況,并探討銅綠假單胞菌的ESBLs不同檢測方法間的優(yōu)劣;然后,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實現對其中一株多重耐藥菌株的全基因組測序,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展開對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機制、耐藥基因環(huán)境等的研究。
  研究目的:
  了解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臨床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

5、及其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流行分布情況,深入分析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基因環(huán)境,探討其耐藥的分子機制。
  研究方法:
  1、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微生物室分離出的銅綠假單胞菌,所有菌株用VITEK2微生物全自動鑒定儀進行鑒定和藥敏實驗,篩選頭孢他啶耐藥(MIC≥16ug/ml)的銅綠假單胞菌株,即可疑產ESBLs菌株,并對患者特點、病區(qū)分布、標本類型、藥敏結果等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

6、析其流行病學特點。
  2、采用表型確證試驗篩選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菌株,并對表型試驗陽性菌株和表型試驗陰性菌株的耐藥率、多重耐藥、泛耐藥等情況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
  3、采用多重 PCR技術對表型試驗陽性菌株進行相關耐藥基因檢測,了解本院銅綠假單胞菌 ESBLs的主要基因型別,并探討銅綠假單胞菌 ESBLs不同檢測方法的優(yōu)劣。
  4、用細菌 DNA純化試劑盒提取多重耐藥菌株 PA902的總 DNA,并用Illu

7、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儀進行測序。用Edena軟件進行數據拼接,RAST網上工具進行基因注釋,ResFinder和NCBI BLAST網上工具進行耐藥基因分析, NCBI BLAST網上工具進行耐藥基因遺傳環(huán)境分析,PlasmidFinder網上工具進行質粒序列分析,MLST網上工具進行MLST分析。
  研究結果:
  1、111株頭孢他啶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的流行病學分析和藥敏結果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

8、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微生物室共分離出111株頭孢他啶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這些菌株分別來自于痰液63.9%(71/111)、胸水7.2%(8/111)、傷口分泌物7.2%(8/111)、尿液5.4%(6/111)、腹水4.5%(5/111)、血液3.6%(4/111)、其它標本類型5.4%(6/111)。患者年齡分布為:≥80歲20.7%(23/111)、70-79歲26.1%(29/111)、60-69歲13.5%(15/111)、

9、50-59歲18.9%(21/111)、其它年齡20.7%(23/111)。患者病區(qū)分布為:重癥醫(yī)學科37.8%(42/111)、內科綜合病區(qū)11.7%(13/111)、胸外科病區(qū)9.9%(11/111)、呼吸內科病區(qū)9.9%(11/111)、其它外科病區(qū)15.3%(17/111)、其它內科病區(qū)9.0%(10/111)、兒科0.9%(1/111)、外院5.4%(6/111)。111株頭孢他啶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對11種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如下

10、:哌拉西林9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8%、頭孢吡肟81.1%、氨曲南91.9%、美羅培南72.7%、亞胺培南73%、慶大霉素55.9%、妥布霉素41.4%、阿米卡星31.5%、環(huán)丙沙星73%、左旋氧氟沙星66.7%。
  2、ESBLs表型確證試驗結果分析111株頭孢他啶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中超廣譜β-內酰胺酶表型確證試驗陽性菌株共23株,陽性率為20.7%;23株表型試驗陽性菌株的藥敏結果顯示除阿米卡星外,對其它10種抗

11、生素均呈現很高的耐藥率;經SPSS17.0統(tǒng)計軟件的 X2檢驗,23株產酶株對頭孢吡肟、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環(huán)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幾種藥物的耐藥率顯著高于88株非產酶株的耐藥率,對哌拉西林、氨曲南、美羅培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亞胺培南耐藥率均較高,無統(tǒng)計學差異;產酶株與非產酶株的多重耐藥、泛耐藥菌株比率經X2檢驗,結果顯示產酶株的泛耐藥菌株和全耐藥菌株比率顯著高于非產酶株。
  3、多重PCR檢測ESBLs基因結果分析

12、用多重PCR對23株表型試驗陽性菌株進行檢測,發(fā)現20株ESBLs基因檢測陽性,其中19株為PER型,5株為TEM型,4株同時攜帶PER型和TEM型耐藥基因,未檢測出其它型別的ESBLs耐藥基因。
  4、選取了一株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PA902,PCR法證實該菌株攜帶PER型ESBLs基因,對其進行高通量測序,共得到5,061,082條reads,預測基因組覆蓋深度為198倍。通過數據過濾和拼接,共獲得2693條contigs,

13、最長contig長為60,157 bp,N50為19,105 bp,平均contig長度為2915 bp,GC含量為62.5%。
  5、對拼接后的數據研究發(fā)現,編碼β-內酰胺酶的耐藥基因有3個,包括blaOXA-10, blaPER-1和blaVIM-2,氨基糖苷類耐藥基因發(fā)現了4個,分別為aph(3')-IId, aac(6')-Ib-cr, aacA4和aadA2,磺胺類耐藥基因有1個,為sul1,四環(huán)素耐藥基因有1個,為t

14、etG;氯霉素耐藥基因有1個,為floR。對染色體上的耐藥基因研究發(fā)現,染色體攜帶突變的gyrA和parC基因,與喹諾酮耐藥密切相關,另外還發(fā)現了多個與藥物外排相關的耐藥基因。
  6、對攜帶耐藥基因的 contigs進行研究,發(fā)現 C401、C599、C651、C769和C1379等5個contigs攜帶可轉移的耐藥基因,并在這些contigs上面發(fā)現了1類和2類整合子的結構;對質粒序列的研究發(fā)現,基因組數據中存在一個可能與質粒

15、復制相關的基因,11個與接合相關的基因,可能與多個耐藥基因的轉移有關。MLST研究發(fā)現該菌株屬于 ST389,為首次發(fā)現攜帶 blaVIM-2和blaPER-1的ST389銅綠假單胞菌。
  結論:
  1、我院頭孢他啶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以引起中老年、危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為主,對頭孢他啶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對常用多種抗生素耐藥率高,多重耐藥和泛耐藥現象嚴重。
  2、表型確證實驗檢測我院頭孢他啶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產

16、ESBLs菌株檢出率為20.7%;產酶株和非產酶株對哌拉西林、氨曲南、美羅培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亞胺培南耐藥率均較高,無統(tǒng)計學差異;產酶株對頭孢吡肟、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環(huán)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藥率顯著高于非產酶株,且產酶株的泛耐藥菌株和全耐藥菌株比率顯著高于非產酶株。
  3、我院2011年至2012年6月臨床分離的頭孢他啶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產ESBLs以PER型最常見。
  4、高通量測序可快速、全面、準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