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復合傷是指機體同時或相繼遭受兩種以上(含兩種)不同性質的致傷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復合損傷。放射損傷合并燒傷,即放燒復合傷是戰(zhàn)時核爆炸和平時核事故所發(fā)生的主要傷類之一?;趯Ψ艧龔秃蟼幕静±?、病生以及群體效應等規(guī)律的認識,我們認為極重度骨髓型和腸型放燒復合傷時的主要矛盾是早期的內穩(wěn)態(tài)失衡、后續(xù)的小腸機械屏障與免疫屏障的喪失和稍晚的造血重建等三個方面,其中尤以前兩者更為突出。既往工作表明,針對中重度骨髓型放燒復合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采用我所自主研
2、發(fā)的生物制劑L203、殼聚糖包裹的防御素5與修飾GLP2雙基因表達質粒和頸交感阻滯等措施分別進行救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們認為對于腸型放燒復合傷而言,及時糾正早期內穩(wěn)態(tài)失衡,防治休克是關鍵,重建腸道機械與免疫的雙重屏障是根本。因此,著眼于調節(jié)內穩(wěn)態(tài),減輕早期的休克,加速腸上皮的修復,防治腸源性感染就有可能為后續(xù)的救治贏得時間。我們針對這前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兼顧造血,進行了頸交感阻滯、雙基因轉染質粒殼聚糖納米粒和L203三位一體的綜合救治
3、,希望找到救治腸型放燒復合傷的較為理想的新措施。 本研究在腸型放燒復合傷模型(10Gy+15%Ⅲ°TBSA)中,采用頸交感阻滯、雙基因轉染質粒殼聚糖納米粒和L203對其進行綜合救治,重點通過比較小腸、骨髓等關鍵臟器的病理變化和動物平均存活時間的區(qū)別對其療效進行了探討。研究獲得以下主要結果: 1.放燒復合傷(10Gy+15%Ⅲ°TBSA)后,小腸粘膜的形態(tài)結構、上皮增殖活性和機械屏障功能均受到嚴重損害,表現在小腸濕重明顯減
4、輕,損傷早期隱窩細胞凋亡明顯增加,恢復期隱窩細胞增殖抑制和腸道細菌移位明顯。給予綜合治療后,小腸的基本病理變化明顯好于復合傷對照組,表現為與同一時相點的對照比較,小腸濕重減輕較少,損傷早期隱窩細胞凋亡減少為對照組的56.8%(P<0.05),同時恢復期隱窩細胞BrdU摻入陽性細胞百分比也明顯高于復合傷對照組(P<0.05);腸道細菌移位在損傷后2、3、4天明顯輕于復合傷對照。 2.放燒復合傷(10Gy+15%Ⅲ°TBSA)后連續(xù)
5、5天觀察動物外周血血象變化,紅細胞呈下降趨勢,血小板則呈先降后升的變化趨勢,其最高值超過正常水平;病理切片顯示骨髓腔內有核細胞數量明顯減少,幾乎無有核細胞,僅見紅細胞。綜合救治后,外周血紅細胞仍呈下降趨勢,各時相點血小板低于未救治組,但骨髓切片顯示救治后第三天骨髓腔內有較多的有核細胞,尤其可見多量新生的巨核細胞,紅細胞數量明顯減少。提示綜合救治對促進骨髓造血細胞的生長,尤其是巨核細胞的生長較為有效。出現上述骨髓病理和外周血血小板變化不一
6、致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與新生的巨核細胞還來不及分化生成血小板或新生的血小板還來不及釋放到外周血液中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復合傷對照組腸道損傷嚴重,失液較多造成血液濃縮有關。 3.綜合救治和放燒復合傷的平均動物存活時間分析表明:復合傷對照組雖然致傷后就給予了補液,仍然出現較明顯的早期死亡,后期死亡高峰在第4天,有50%的動物死亡,平均存活時間為4.03天;綜合救治可以減少致傷后早期(24h)的動物死亡,延遲動物的死亡高峰至第5天,平均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hrelin對放燒復合傷動物的救治作用及其相關機制研究.pdf
- 多發(fā)傷、復合傷的救治
- 海水浸泡燒沖復合傷的傷情特點及早期救治的實驗研究.pdf
- 彈燒復合傷后海水浸泡救治中Parkland公式復蘇評價的實驗研究.pdf
- Ghrelin對放燒復合傷創(chuàng)面的促愈效應及機制研究.pdf
- 眼部傷主要戰(zhàn)傷救治措施時效研究.pdf
- 《多發(fā)傷的救治》
- 骨科多發(fā)傷的救治
- 頸交感神經阻滯對放燒復合傷大鼠胃腸功能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pdf
- 多發(fā)傷救治策略
- 小鼠放創(chuàng)復合傷傷口愈合延遲機理研究.pdf
- 多發(fā)傷救治及進展
- 足碾壓傷救治體會
- 骨髓來源細胞參與放創(chuàng)復合傷組織修復的實驗研究.pdf
- 多發(fā)傷骨折的救治與護理
- 胡蜂蜇傷的救治及預防
- 張興文多發(fā)傷的早期救治
- 多發(fā)傷早期救治策略的探討
- 脊柱脊髓型嚴重多發(fā)傷的臨床救治(附55例報告).pdf
- 蜂蟄傷緊急救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