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類葉牡丹CaulophyllumrobustumMaxim又名葳嚴仙、紅毛七等,為小檗科紅毛七屬植物,主要產于東北、陜西、甘肅、四川以及前蘇聯遠東等地,可以栽培,藥用其根及根莖。《中藥大辭典》記載其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止痛、祛風活血的功效,在民間主要用于風濕疼痛、胃腹疼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等病癥的治療。根據文獻報道,該植物主要含三萜皂苷和生物堿類化學成分。 本論文通過藥理實驗研究,對類葉牡丹抗風濕有效部位進行追蹤,發(fā)現類葉牡
2、丹乙醇提取物經大孔樹脂柱色譜得到的70%乙醇洗脫組分為抗風濕的有效部位。為進一步闡明類葉牡丹抗風濕的藥效物質基礎,對該有效部位進行了系統(tǒng)的化學成分研究,并運用各種化學和色譜方法進行分離純化,從該有效部位中共分離得到35個單體化合物,應用各種波譜分析技術(1H-NMR、13C-NMR、2D-NMR和MS)和化學方法鑒定了其中32個化合物的結構,其中三萜皂苷類化合物24個、生物堿類化合物2個、環(huán)烯醚萜類化合物1個、紫羅蘭醇型化合物1個、甾醇
3、類化合物3個、芳香類化合物1個。在這32個化合物中,有7個三萜皂苷類化合物、1個紫羅蘭醇型化合物和1個芳香族化合物為新化合物,另有14個化合物為該屬植物中首次發(fā)現,16個化合物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9個新化物分別被命名為類葉牡丹苷A[3-O-α-L-arabinopyranosy1-hederagenin-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ester]、類葉牡丹苷B[3-
4、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caulophyllogenin-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ester]、類葉牡丹苷C[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caulophyllogenin-2
5、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ester]、類葉牡丹苷D[3-O-α-L-arabinopyranosyl-caulophyllogenin-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
6、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ester]、類葉牡丹苷E[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echinocysticacid-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ester]、
7、類葉牡丹苷F[3-O-α-L-arabinopyranosyl-11-oxo-caulophyllogenin-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ester]、類葉牡丹苷G[3-O-α-L-arabinopyranosyl-11-oxo-hederagenin-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
8、-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ester]、類葉牡丹素A[(6S,9R)6-hydroxyl-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yl-(1→6)-α-L-rhamnopyranoside]、類葉牡丹素B[4-(p-O-β-D-glucopyranosyl)-phenyl-3-methylcrotonate]。 通過本論文的研究,確認了抗風濕的
9、有效部位,抗風濕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為總皂苷。為了準確反映藥物的質量和療效的關系,本文改變了以往用單一指標成分為標準進行質量評價的方法,同時采用5種三萜皂苷單體作為指標成分,建立了該有效部位的HPLC-ELSD含量測定方法。 本論文在對類葉牡丹抗風濕有效部位進行藥理作用研究和系統(tǒng)深入的化學成分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確證并闡明了類葉牡丹抗風濕有效部位的藥理作用和藥效物質基礎,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為今后深入開展類葉牡丹的藥學和藥理學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狹葉蕁麻抗炎鎮(zhèn)痛有效部位化學成分研究.pdf
- 東風桔有效部位化學成分研究.pdf
- 多花野牡丹有效部位化學成分及相關雜質分析技術研究.pdf
- 仙茅補腎壯陽有效部位的化學成分研究.pdf
- 鄂西大薊莖葉部位化學成分的研究.pdf
- 赤芍降血糖有效部位化學成分研究.pdf
- 薄荷、荊芥(穗)有效部位化學成分的研究.pdf
- 桑葉有效部位制備與化學成分定性研究.pdf
- 東風桔有效部位化學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 牡丹皮炭石油醚部位化學成分研究.pdf
- 扁桃葉有效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pdf
- 小毛茛抗腫瘤有效部位化學成分的研究.pdf
- 小薊抗炎、止血有效部位的化學成分研究.pdf
- 銀線草抗腫瘤有效部位的化學成分研究.pdf
- 玫瑰花化學成分及有效部位的研究.pdf
- 輪葉婆婆納生物有效化學成分的研究.pdf
- 文冠果葉化學成分研究.pdf
- 紅車軸草有效部位化學成分及活性研究.pdf
- 箬葉化學成分的研究.pdf
- 牡丹皮炭乙酸乙酯部位化學成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