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艾滋病的消毒與防護,,一、艾滋病的危害性,艾滋病(AIDS) 是1981年才被認識的一種新的性傳播疾病。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使機體細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繼而發(fā)生條件致病性感染,惡性腫瘤等。目前艾滋病已流行到世界各地,由于其傳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尚無治愈的方法,故已引起各國政府極大的關注。近幾年感染HIV的人數(shù)呈大幅度增長。感染HIV的最重要特征有以下幾點:a、潛伏期很長,感染HIV的人往往需幾個月后才出現(xiàn)血清陽性反
2、應,8-9年才發(fā)展為臨床AIDS患者;b、HIV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如唾液、尿、淚、精液中;c、通過血液和血液制品方式傳播的效率很高,一次即可感染;d、與其它性傳播疾病一樣,也存在高危人群隱蔽性傳播的危險因素。正因為HIV的感染存在著上述特征和危險因素,因此就必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加以警惕,時刻注意加倍預防,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二. HIV感染的預防與控制,1.宣傳教育 按照我國對艾滋病控制中長期規(guī)劃的要求,通過電視、廣播、小冊
3、子及衛(wèi)生講座、專題培訓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2.高危人群的行為干預 如對賣淫嫖娼者、同性戀者、靜脈吸毒者進行HIV / AIDS的知識宣傳,倡導廣泛開展100%使用安全套的行為干預項目。3.獻血與血液制品的管理 對獻血員必須檢測抗HIV抗體,陽性者不得獻血,亦不能提供移植的臟器,同時應加強血液制品的篩查與管理。4.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醫(yī)源性傳播 各級醫(yī)療單位應嚴格實行一人一針一管,應盡可能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輸液(血)
4、器,嚴格遵照衛(wèi)生部規(guī)定,做到及時消毒、毀形;并加強對各種醫(yī)療器械尤其口腔器械、內窺鏡和血透儀等的消毒與滅菌。同時,醫(yī)護人員應提高個人防護意識,如在給患者抽血或血檢時應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避免銳利醫(yī)療廢棄物刺、割傷手或其它部位。,附件1: WHO 有關預防 HIV 實驗感染的 預防準則 (1993) (摘要),一.標準的生物安全準則實驗室工作者的主要危險是手、眼、鼻及口腔粘膜被有傳染性的血液和其它體液所污染。這類污染的發(fā)生常常是由
5、于銳利器械所致的損傷,以及標本物的溢出或飛濺所致。本準則概述的做法和程序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這類事故。1.實驗室工作人員預防措施(1)當處理有傳染性的物品或有可能接觸血液或其它體液時要戴手套。從事可能有HIV感染的物品工作的所有實驗室,應充分供電局應高質量的手套。(2)一旦工作人員認為所戴手套已受污染,應脫下手套,洗手,并另戴新手套。(3)不要用戴上手套的手觸摸眼、鼻中其它暴露的粘膜或皮膚。(4)戴上手套時不得離開工作場所或在實
6、驗室來回走動。(5)發(fā)生任何一類污染后和工作完成后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一旦手套破損,應除去手套,并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附件1: WHO 有關預防 HIV 實驗感染的預防準則 1.實驗室工作人員預防措施,(6)在實驗室內應穿長工作服、長罩衫或實驗室制服。圍裹式長工作服尤為理想。離開實驗室前,應脫去保護性工作服。(7)正在從事可能有HIV感染物品的工作時,應關緊實驗室門,禁止接近實驗室。門口應有標志:“生物危險,禁止入內”。(
7、8)要保持實驗室整潔、干凈和無多余物品和設備。(9)每項工作完成及每天下班時,要對工作接觸過的表面進行消毒。全面有效的消毒劑是有效氯為0.1%濃度的次氯酸鹽溶液。(10)盡可能不用針頭和其它銳利器械。將用過的針頭、針管和其它銳器物體置于針盒內。不要重復使用針頭和除去針管上的針頭。(11)嚴禁用嘴接觸吸管。(12)最大限度地減少產(chǎn)生氣溶膠、飛沫、溢濺等危險的方法進行各類技術操作。(13)禁止在實驗室內吃、喝、抽煙、化妝或存放食物
8、和個人物品。(14)制定切實有效的控制昆蟲和鼠類規(guī)劃。,附件1: WHO 有關預防 HIV 實驗感染的預防準則,2. 溢濺和事故 (略) 3. 污染物和廢物的操作和處理 (略)4. 雇員的健康和醫(yī)療監(jiān)測 (略)二、有可能帶來接觸HIV危險的操作,附件1: WHO 有關預防 HIV 實驗感染的預防準則,三、手套的選擇和處理(一)手套的選擇 未經(jīng)消毒的乙烯或乳膠檢查用手套適用于實驗室,這類手套是一次性的
9、。多用途的塑料手套,即通常叫作橡膠手套或家用手套適用于清洗儀器、消毒操作和不需手工靈巧的其它工作,這類手套可以重復使用。(二)手套的處理 1、外科手術和檢查用手套一般為一次性手套。2、多用途手套可重復使用,但如果發(fā)現(xiàn)脫皮、裂口或變色或穿孔、撕裂或其它老化變質現(xiàn)象就不應再用。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對多用途手套作再處理:(1)在次氯酸鈉溶液(含有效氯0.1%)中全面清洗戴著手套的雙手。(2)用清水沖洗戴著手套的雙手,以沖去消毒劑。(3
10、)再用肥皂和水清洗戴著手套的雙手,并全面沖洗干凈。(4)除下手套并以手套口掛上晾干。(5)洗雙手。(6)在室溫下用325毫升(±25毫升)水充盈每只手套,扭轉360度,并在掛物架上放置2分鐘,以檢查手套小孔;觀察滲漏情況。如有可能,在重復使用之前撒上滑石粉。,附件1: WHO 有關預防 HIV 實驗感染的 預 防 準 則,四、處理重復使用的針頭和針管 (略)五、有關收集血標本的準則 (略)六、HIV的
11、傳播和急救人員 (略) (摘自《世界衛(wèi)生組織艾滋病叢書7-9》),附件2:如何避免 HIV 的醫(yī)護界傳播(香港衛(wèi)生署) (摘要),一、感染HIV與乙型肝炎的比較 (略)二、指南及措施1. 一般護理中的預防 (1)保護隔離 ①手套:在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粘膜和破損皮
12、膚時,或者在處理受污染的用具時應戴上手套;在抽血時,若雙手有機會被血液沾染,應先戴上手套,但這并不能完全保障被針刺傷的危險;接觸一病人后及照顧另一病人前,以及手套破損或其它意外時,應更換手套;膠手套可用作處理可能涉及血液接觸的家務,以及清理儀器和消毒程序,若手套仍然無損可清洗后重復使用。 ②口罩及眼罩:若預料會有血液濺出,應戴上口罩、保護眼罩及面罩。 ③工作袍及圍裙:在進行有血液、體液濺溢的程序時,應穿上工作袍或圍裙。(2)雙手
13、一切有損傷的皮膚應包上防水膠布;在接觸病人或受沾染物件后而去護理另一病人前,必須洗手;手部或皮膚表面如受血液、體液沾染,應立即用肥皂及清水洗凈。(3)房間 若病人大量出血或病人的衛(wèi)生情況差 ,例如血液、分泌或排泄物污染環(huán)境,則需入住單人房。 (4) 利器 棄置用過的針和利器,必須小心預防其造成的損傷;針嘴在使用后,切勿重新上蓋;一切利器應放入堅固的利器收集箱內,收集箱應放在方便工作的位置,同時不要堆至滿溢;使用后的利器收集箱必
14、須裝袋、焚化。,附件2:如何避免HIV的醫(yī)護界傳播(香港衛(wèi)生署) (摘要) 1.一般護理中的預防,(5)化驗樣本 病人的化驗樣本應載于堅固、防漏和有蓋密封的容器內,以防運送時會滲漏;收集和處理樣本時,應避免沾污容器的外面和化驗表格;倘若容器有滲漏的可能或樣本取自易感者,以及樣本需運送于不同的機構,需作雙重的密封處理。 (6)沾污物件和環(huán)境的清理 所有使用過的用具應根據(jù)醫(yī)院之消毒措施進行消毒(略)。 (7)洗滌 所有使用過
15、的被服應在使用處包裹;受血液或體液污染的被服應以含有效氯0.1%的次氯酸鈉溶液浸泡30分鐘,然后包裹,送往洗衣房;被服應用熱水和清潔劑洗滌,并使之溫度維持在71℃以上達3分鐘。 (8)廢物棄置 醫(yī)用廢棄物置于袋內送往焚化;血液、排泄和分泌物可以小心倒進連接有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排水渠內。2.進行侵入性程序的預防( 略)3.透析的預防程序 (略)4.牙科程序的預防措施 (略)5.臨床化驗室的預防感染措施 (略)6.尸體解剖的預防
16、措施 (略)7.尸體的處理 (略)三、HIV帶病毒者的護理 (略),附件3:衛(wèi)生部《醫(y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 (摘要) [衛(wèi)醫(yī)發(fā)(2004)108號],第一章總則中指出: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是指醫(yī)務人員從事診療、護理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皮膚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況。同時,在第三章第十
17、條中將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級別分為三級(略)。 第二章預防 第四條中提出:醫(yī)務人員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y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第二章預防 第五條中規(guī)定:醫(y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采取以下防護措施:(一)醫(y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
18、毒。(二)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y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y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fā)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y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三)醫(y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fā)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第二章預防 第六條中規(guī)定:醫(y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
19、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第二章預防 第七條中規(guī)定: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y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第三章第八條中規(guī)定:醫(yī)務人員發(fā)生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后,應當立即實施以下局部處理措施:(一)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二)
20、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三)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第九條醫(yī)務人員發(fā)生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后,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應當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衛(wèi)生部《醫(y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中對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
21、露的登記 、報告(包括逐級報告程序)、隨訪和咨詢,以及預防性治療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本指導原則規(guī)定:自2004年6月1日起實施。,三.艾滋病病毒的消毒,(一)HIV對理化因子的敏感性大量研究報告認為,HIV對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撫力比較低.在清潔液體中經(jīng)過56℃加熱30分鐘即可被滅活,但相同溫度下HIV在細胞培養(yǎng)物中能存活240分鐘。HIV具有一定抗干燥能力,HIV在干燥的物體表面上可存活1周;HIV亦比較耐冷凍干燥,冷凍干燥的血液
22、制品中HIV需72小時以上才可滅活。HIV在自然界的水中能存活5~10天,在含有機物的污水中可存活更長的時間;在-70~-20℃可以存活長達2~3個月。HIV對電離輻射比較敏感,5000J/㎝2劑量的紫外線或0.25Mrad劑量的γ 射線均可滅活HIV。HIV對化學消毒劑非常敏感,常用消毒濃度的乙醇、酚類消毒劑、含氯消毒劑均可滅活HIV,如70%乙醇作用1分鐘、5%石炭酸作用5分鐘、300㎎/L有效氯作用1分鐘均可滅活清潔懸液內的
23、HIV。HIV為有包膜病毒,所以對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媒也比較敏感。,(二) HIV 滅活方法,1.常用化學消毒劑對HIV的滅活作用,2.HIV滅活效果評價,(1)消毒試驗方法 ①載體試驗方法; ②懸液試驗 。(略)(2)滅活效果檢測 ①HIV感染性測定;②反轉錄酶活性檢測; ③ELISA方法。(略)(3)結果評價: 實驗室滅活試驗結果應達到99.90%以上的滅活率即可判定為最低有效殺菌因子的劑量,但現(xiàn)場消毒后采樣
24、應檢測不出存活病毒。注:⑴艾滋病病毒滅活試驗應在BSL3實驗室或在層流負壓超凈工作臺中進行。 ⑵具體測定程序、步驟按我國衛(wèi)生部《消毒技術規(guī)范》(2002年版)艾滋病病毒滅活試驗執(zhí)行。,(三) 被污染物品的消毒方法,1.醫(yī)療器械消毒(1) 熱力消毒法:對于艾滋病病人血液和分泌物污染的醫(yī)療器械,有條件可就地用壓力蒸汽滅菌方法處理,少量器械可用100℃煮沸15分鐘。(2) 化學消毒法:污染的醫(yī)療器械也可以用5000㎎/
25、L有效氯消毒劑溶液浸泡60分鐘,或用6 %過氧化氫溶液浸泡120分鐘。不怕腐蝕的物品可用5000 ㎎/L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或二氧化氯溶液浸泡30分鐘。 如此處理過的物品可以安全地進行清洗處理,清洗用水也可以安全排放。2.環(huán)境和設備表面消毒 被血液等污染的地面或物表,如果不適合熱力或浸泡消毒,可用500-1000 ㎎/L有效氯的清洗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直到把污跡擦干凈為止。怕腐蝕的物表可用75
26、%乙醇溶液擦拭2 遍,也可用2%酸性戊二醛溶液擦拭,作用20分鐘后再用清水擦凈。美國CDC推薦用500-5000 ㎎/L有效氯處理HIV污染的表面,而英國推薦用1000-10000 ㎎/L有效氯處理不同程度污染的表面。,3.特殊器械的消毒,(1) 內鏡消毒:對于一般內鏡作預防性消毒可按常規(guī)用2%強化戊二醛浸泡20分鐘以上,然后沖洗干凈即可。對于可疑有HIV污染的內鏡應在2%強化戊二醛浸泡60分鐘以上,再進行仔細刷洗,然后晾干,消化道鏡和
27、氣管鏡等的活檢鉗、閥門再經(jīng)過壓力蒸汽滅菌處理。婦科檢查時,可先用2000 ㎎/L有效碘的碘伏溶液沖洗或擦拭會陰部和陰道,陰道窺鏡用后再用5000 ㎎/L濃度的碘伏浸泡30分鐘以上,并進行清洗。(2) 牙科器械消毒:牙科器械應按照 “消毒→清洗→消毒或滅菌” 程序進行。①清洗前的消毒 可用1000-2000 ㎎/L 有效氯的清洗消毒劑或3000-5000 ㎎/L 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再進行清洗,干燥,然后分別進行滅菌。②使用前的消
28、毒與滅菌 常用的方法有:干熱滅菌法(180℃,30分鐘)、2%堿性或強化戊二醛浸泡滅菌(30分鐘達到消毒,6-10小時可達到滅菌)、微波消毒(600W,5分鐘)。③牙鉆高速渦輪機的消毒 目前有效的方法主要有:熱力消毒法(132℃,3分鐘)、2%堿性戊二醛浸泡法(20分鐘以上達到消毒目的,但須注意沖洗其殘留)、物理化學協(xié)同對牙鉆手機消毒(有人研究55℃與協(xié)同劑速滅安共同作用,4 -6分鐘可達到消毒目的)。,4.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消毒
29、,(1)血液制品的熱力消毒工藝:采用巴氏消毒法處理血漿濃縮物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Ⅷ 因子濃縮物先經(jīng)過冷凍干燥處理,然后經(jīng)60℃,72小時消毒。含有HIV 5 ㏒ TCID50的凝血因子復合物經(jīng)過冷凍干燥,再經(jīng)真空干燥,然后經(jīng)80℃, 72小時消毒處理。 (2)協(xié)同作用消毒法:在血漿中加入0.2
30、5% β 丙內脂,經(jīng)紫外線照射60分鐘;或加入三正丁磷酸酯和0.2%膽酸鈉協(xié)同作用2.5小時,即可滅活HIV。5.產(chǎn)道消毒: 為切斷HIV母嬰傳播,產(chǎn)前預防、消毒可分三步:a、用2000 ㎎/L 有效碘的碘伏溶液擦拭陰道全長;b、用碘伏棉球,每隔4小時對產(chǎn)婦的產(chǎn)道進行一次擦拭消毒;c、當胎兒露出時,用2000 ㎎/L 濃度的碘伏擦拭消毒會陰部、官頸外口和胎先露部位,胎兒分娩后用無菌蒸餾水配制的500-1000 ㎎/L 碘伏擦洗全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