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考點一:實踐及其特點,考點二:實踐與認識的關系,考點三:真理,考點四:認識過程,,,課前預習,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1、如何全面理解實踐的含義 ?舉例說明哪些是實踐?,2、實踐有哪些特點?有哪幾種基本形式?,3、如何理解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4、真理的含義、基本屬性和特點是什么?,5、認識過程有什么特點?,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實踐的性質,考點一:實
2、踐及其特點,1、實踐的含義,(1)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2)是一種直接現(xiàn)實性活動,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變?yōu)楝F(xiàn)實的存在,,實踐主體,,實踐手段,,實踐對象,教師講課,農(nóng)民播種,,,,,判斷:下列哪些屬于實踐活動?,1、蜜蜂筑巢。2、教師講課。3、猴子摘桃子。4、建設中的長江三峽5、學生認真學習。6、克隆羊“多利”問世,4、,√,√,√,體現(xiàn),2、實踐的三個特點,唯物主義觀點(唯物論),人:
3、智力和體力的統(tǒng)一,自然界或人類社會,工具和其他設備,由客觀條件決定,實踐的基本要素,,,運用,改造,主體,手段,對象,,,,,,,第一、實踐是 的活動。,原因,,,客觀的物質性的,相對于純主觀精神活動,第二、實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體現(xiàn)了辯證法的觀點,可見,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相對于動物的自發(fā)性、無意
4、識的消極適應的本能活動,實踐的第一個基本特征和第二個基本特征的關系:,實踐是客觀的 物質性的活動,實踐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唯物論,辯證法,相互滲透 相互結合,,,,夸大第一個特征否定第二個特征,會導致機械唯物主義;夸大第二個特征否定第一個特征,會導致唯心主義,第三、實踐是 的活動,社會性歷史性,(相對于把實踐看成是孤立的單個人的活動),實踐活動的社會性指的是什么?
5、,實踐的社會性是指任何實踐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的人所進行的活動,不是孤立的個人的活動。,必須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實 踐 是 社 會 性 的 活 動,實踐活動的歷史性指的是什么?,歷史上每一階段實踐的內(nèi)容、范圍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chǎn)物。,要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1961年人類首次升入太空(前蘇聯(lián)),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美國),2003年勇氣號登陸火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
6、變化:,刀耕火種,,青銅工具,鐵制、木制農(nóng)具,,農(nóng)業(yè)機械化,通信工具和手段的變化:,烽火傳信和驛站,,,,電話電報,互聯(lián)網(wǎng),郵遞馬車,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工人做工,農(nóng)民種田,牧民放牧,漁民捕魚,戰(zhàn)士打仗,演員表演,教師講課,醫(yī)生治病,司法人員辦案,營業(yè)員售貨,科學工作者搞實驗,(1)變革自然的生產(chǎn)實踐活動。,3、實踐的基本形式:,(2)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3)科學實驗活動。,其中,生產(chǎn)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類社會的存
7、在和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它形式:教育活動、藝術活動、體育活動等等。,課 堂 練 習,以下實踐活動分別屬于何種形式? (1)治理滇池污染行動 (2)農(nóng)村稅費改革的試點工作 (3)“嫦娥二號”探月工程 (4)拍攝影片《生死抉擇》 (5)舉辦《紅巖魂》大型展覽 參考答案:(1)生產(chǎn)實踐 (2)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 (3)科學實驗 (4)藝術活動 (5)教育活動,(1
8、)客觀物質性,(2)主觀能動性,(3)社會歷史性,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1)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 對象的物質性活動,(2)是一種直接現(xiàn)實性活動,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變?yōu)楝F(xiàn)實的存在,考點一:實踐及其特點,2、特點,3、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主體、手段、對象是客觀的,實踐活動過程和結果也受到客觀事物及規(guī)律的制約。,有意識、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不是單個人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
9、系的活動;是歷史發(fā)展著的。不同階段受到一定歷史條件制約。,(1)改造自然的生產(chǎn)實踐,(2)變革社會的實踐,(3)探索世界規(guī)律的科學實驗活動,,,課堂小結,誤區(qū)一:實踐是指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誤區(qū)二:實踐既是一種客觀活動,又是一種主觀活動。,誤區(qū)五: 實踐是社會的活動,單個人的實踐活動不存在。,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一方面受主觀認識的指導,聯(lián)系著主觀認識,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變革客觀對象,聯(lián)系著客觀事物。,誤區(qū)四: 實踐具有目
10、的性、計劃性,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誤區(qū)三: 實踐是人的活動,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改造客觀世界,一切物質性活動,一切物質性活動,盲目的實踐就是指在錯誤認識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活動。,誤區(qū)警示,1.下列活動不屬于實踐活動的是 A.學生學習文化知識 B.科學家研究神舟系列飛船 C.農(nóng)民種田 D.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
11、設2.(2006年重慶)下列活動中屬于實踐基本形式的有 ① 醫(yī)生治病 ② 法官辦案 ③ 文藝演出 ④ 調(diào)節(jié)分配結構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3.(2006年重慶)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 ) A.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B.主觀符合客觀的活動 C.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D.客觀事物滿
12、足人的需要的活動,A,B,C,4、(2010年上海卷)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實踐性是指 A.正確闡明整個世界發(fā)展最普遍的規(guī)律 B.以改造客觀世界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方法 D.以認識客觀世界為目的,B,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獲得認識的途徑可以有兩個:,個人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取,能不能說:認識有兩個來源?,一切真知都來源于實踐,認識的來源問題,認識的途徑問題,----實踐,
13、直接經(jīng)驗,間接經(jīng)驗,,,啟示:,讀書要與實踐相結合,(1)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考點二:實踐與認識的關系,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產(chǎn)生于實踐的需要,人們的實踐中不斷遇到新問題,產(chǎn)生新課題,從而推動人們?nèi)ミM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實踐的發(fā)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fā)展; ☆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所以,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
14、的根本動力,①“正確認識”:②怎樣“檢驗認識”:③檢驗認識的標準應具備的特征:④只有什么才能成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主觀同客觀事物相符合的認識,既能聯(lián)系主觀認識,又能聯(lián)系客觀事物,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思 考,認識世界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判別,1、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實踐《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表明,,實踐是認識的目
15、的,2、我國古代大發(fā)明家魯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時,抓住一撮絲茅草,被草葉的細齒劃破了手,他從這里受到啟示,發(fā)明了鋸子。這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3、毛澤東同志指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边@句話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目的,,4、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說明,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5、當前社會主義實踐證明,江澤民同志概括總結的黨的“三個代表”,是新形勢下
16、加強黨的建設和推進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表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具有阻礙作用??茖W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原理內(nèi)容】 (1)實踐決定認識。即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依賴于實踐,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具有阻礙作用??茖W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17、【方法論】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認識,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思想僵化。,1、(2006年江蘇)過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導致了某河的嚴重污染;近年來,A市政府轉變觀念,堅持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下大力氣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魚兒又回來了。從哲學的角度看,這種發(fā)展觀的轉變告訴我們( ) ①不同的意識對事物發(fā)展起不同的作用
18、②認識是變化發(fā)展的 ③科學發(fā)展觀是處理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問題的指導思想 ④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膾炙人口:“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蓬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痹娙擞脭M人手法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哲理,就是(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書是知識的源泉
19、C.科學的發(fā)展需要想象 D.要愛護環(huán)境,C,A,3、(2009安徽)新時期我國農(nóng)村改革是不斷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逐步展開、遞次推進的,它經(jīng)歷了從“大包干”到稅費改革,再到包括鄉(xiāng)鎮(zhèn)機構和管理體制等在內(nèi)的綜合改革過程,從而大大促進了我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我國農(nóng)村改革的歷程表明 ①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活動 ②人類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③認識的發(fā)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④只有參加社會實踐才能獲
20、得正確認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C,4、(2009廣東理基)孫武曾率三萬打敗楚國二十萬大軍,并在戰(zhàn)爭中撰寫《孫子兵法》。孫武著兵法說明實踐是( ) A、認識的來源和動力 B、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C、檢驗真理的標準 D、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5、“把學問用于裝飾是虛無,完全依靠學問上的規(guī)則則斷事是書生的怪癖?!边@表明(
21、 ) A、書本知識比親身實踐更為重要 B、實踐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 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D、書本知識要和具體實踐結合,A,D,6、(2008年廣東文基)狄德羅認為研究自然有三種方法,通過觀察搜集材料,通過思考吧材料組合起來,通過實驗證實組合的結果。這蘊含的哲理( ) A、認識的范圍局限于自然界 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22、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7、(2008年重慶文綜)如果你對大人們說:“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磚蓋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戶上有天竺葵,屋頂上還有鴿子 ”他們怎么也想想不出這種房子有多么好。必須對他們說:“我看見了一幢標價十萬法郎的房子?!蹦敲此麄兙腕@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選自圣.德克旭貝里的《小王子》)大人與小孩對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這是由于( ) A、認識對實踐具有依賴性
23、 B、實踐與認識具有差異性 C、實踐與認識具有一致性 D、實踐水平?jīng)Q定認識水平,C,A,8、(2010全國)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人們對它充滿無限遐想。為了解木星的形成、進化和結構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國預計于2011年8月發(fā)射新的木星探測器“朱諾”。對木星的科學探測活動將進一步佐證①人類的好奇、興趣和遐想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直接動力②現(xiàn)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fā)展推動有關木星認識
24、的深化發(fā)展③實踐發(fā)展提出的客觀需要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根本動力④嚴密的邏輯和精心的準備能確保木星探測實踐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9、(2010廣東)關于“學習”有兩種觀點:其一,“人之歲月精神有限,誦說中度一日,習行中錯一日;紙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逼涠?,“教人必欲使其讀盡天下書,將道全看在書上,將學全看在讀上?!边@兩種觀點沒有處
25、理好A.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B.實踐與認識的關系C.真理與價值的關系 D.量變與質變的關系,B,B,10、(2010年高考·江蘇卷29)下列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B.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C.欲知山中事,需問打樵人 D.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解析】B 本題考查實
26、踐是認識的基礎。題干表明的哲理是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與此相同的是B項。A表明的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C表明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D表明的是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B,11. (2011年高考·福建卷)“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笨吹皆铝烈粋€小孩會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東西聯(lián)系起來;而一個遠離故土的人會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抒發(fā)自己的離情別緒。這體現(xiàn)了①認識活動是主觀意識對客觀
27、事物的反應和思索 ②認識可以因為對同一個客觀對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認識對象具有能動的反映特性,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 ④認識可以擺脫客觀事物的原貌,實現(xiàn)認識對象的創(chuàng)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2009廣州二模)材料: 1978年11月,被饑餓所迫的小崗村18戶農(nóng)民冒著被判“現(xiàn)行反革命”的風險,按下了18個手印,搞起了“大包干”,解決了溫飽問題,
28、掀開了中國農(nóng)村改革的序幕。從此,以“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命名的中國農(nóng)村改革熱潮迅速蔓延全國,給中國農(nóng)村帶來了舉世公認的變化。實踐證明,“大包干”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一年越過溫飽線,三十年未進富裕門?!边M入新世紀以來,小崗村和我國中西部的多數(shù)農(nóng)村一樣,面臨著溫飽過后的發(fā)展瓶頸。敢為人先的小崗人再次摸索發(fā)展的新路子,他們把昔日分到各戶的田地部分進行“土地流轉”,掀起了第二次農(nóng)村改革的熱潮。
29、 上述材料如何體現(xiàn)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答:,(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30年前小崗村被饑餓逼出來的“大包干”的成功實踐,使中國農(nóng)村改革找到了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這一正確方向。(2)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小崗村由實行“大包干”到進行“土地流轉”試驗,尋求新的改革出路,是實踐推動認識不斷發(fā)展的結果(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證明,“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是符合當時我國農(nóng)村國情的正確決策,現(xiàn)在小崗村人進行“土地流轉”試驗
30、,仍有待于實踐的檢驗。(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無論是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還是探索“土地流轉”改革的新路子,都是為了引領農(nóng)民走進富裕門,以解決我國的“三農(nóng)”問題。,(2008全國) 材料: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取得的加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jīng)驗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從認識和實
31、踐關系的角度,說明黨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學依據(jù)。,,,(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這一關于分配的原則要求源于實踐的需要,順應了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這一要求體現(xiàn)了黨在實踐基礎上對公平與效率關系認識的深化,將繼續(xù)得到實踐的檢驗。,(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的這一要求,對于提高效率、促進公平、鞏固
32、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答:,,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考點三:真理,1、真理及其基本屬性,(1)含義:,它是正確認識,不是事物本身,其形式是主觀的。,(2)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①真理的內(nèi)容是客觀的,真理中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客觀內(nèi)容;②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③ 真理是客觀的,因而真理是沒有階級性的。,(3)在真理面前人
33、人平等,(1)真理是客觀的,是沒有階級性的,因而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在對真理的認識上人人平等。究竟誰能掌握真理,不在于他的權位高低,而取決于他有沒有科學的態(tài)度。 第二,在真理標準上人人平等。對任何人來說,社會實踐都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第三,在真理的作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服從真理。,2、真理的相對性,(1)條件性,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
34、范圍。如果超出了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2)具體性,真理又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如果離開了這一特定的過程,脫離了一定的條件,真理就會轉化成謬誤。,考點四:認識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原因:人的認識要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 (1)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的認識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還要受到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等條件的限制。 (
35、2)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xiàn)也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2、認識具有無限性。,(1)認識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2)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xù)的;(3)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對真理的追求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總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1、(2008上海)(多項)中國改革開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黨的解放思想、實
36、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這說明 A.實踐是由理論派生的 B.理論對實踐具有決定作用 C.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D.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2、(2008上海)16世紀末,伽利略通過比薩斜塔的自由落體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的降落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說法。這一事例說明 A.認識是實踐發(fā)展的動力 B.真理與謬誤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 C.實踐是檢驗認
37、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感性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CD,C,3、(2008海南)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結,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號。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號”衛(wèi)星拍攝的我國第一幅月面圖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標志著我國第一次探月活動的圓滿成功?;卮鹣骂}?!版隙鸨荚隆北磉_的美好理想,經(jīng)過人們千百年的努力,在現(xiàn)代生產(chǎn)力和科學技術高度發(fā)展的今天,通過“嫦娥一號”探月活動的成功正在成為現(xiàn)實。從哲
38、學認識論的角度看,這表明 ①社會實踐是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動力 ②認識能力的提高是科學實踐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認識能否達到目的依賴于實踐的社會歷史條件 ④正確的實踐目的是認識獲得成功的決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4、(2008廣東)下列詞語中符合認識運動反復性和無限性的是: A、一概而論
39、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慮一得,D,5、(2009海南) 最近,我國有科學家采用鋁鈹埋藏測年法的技術手段測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約七十七萬年前,此前,根據(jù)其他測年法,學術界采信“四五十萬年前”的說法,上述考古研究情況表明 ①任何具體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都具有局限性 ②
40、專家公認的檢驗手段和考古結論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實踐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結論 ④不同考古結論應不斷接受新的考古實踐的再檢驗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6、(2009浙江)一個科學研究小組對5000只“冰川豹蛛”進行測量后發(fā)現(xiàn),1996-2005年間,這種蜘蛛的體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當?shù)孛磕甑慕鈨銎谔崆傲?0-25 天,這支持了他們的猜想,劇烈的氣候變化對當?shù)刂┲氲?/p>
41、生長產(chǎn)生了影響。該研究小組負責人表示這種影響的后果很復雜,一下子無法估計出來,這一說法體現(xiàn)了 ① 事物間的聯(lián)系是客觀的,無條件的 ② 事物本質的暴露和展現(xiàn)有一個過程 ③ 世界總有一些秘密不能為人所理解 ④ 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D,D,7、(2009山東)2009年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fā)表150周年。下列與《物種起源
42、》中“物種變異、逐步進化”蘊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B.肯定與否定的辯證關系 C.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D.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8、(2009四川文綜)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西醫(yī)外科手術都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會導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實現(xiàn)“刀下無痛”,一直是醫(yī)學界的夢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醫(yī)生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盡可能地減輕病人外科手術的痛苦,但效果都
43、很有限。直到化學止痛劑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發(fā)現(xiàn)、成功使用和推廣,醫(yī)學才真正進入無痛手術時代。上述材料說明: ①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 ②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產(chǎn)生的 ③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④獲得正確認識意味著認識過程的結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C,A,9. (2011江蘇卷)黑格爾說:“真理是在漫長地發(fā)展著的認識過程中被掌握的,在這一過程中
44、,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繼續(xù)?!边@說明真理①在認識過程中不斷被推翻 ②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超越自身③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④在認識中不斷超越歷史條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11高考新課標全國卷)歷史學家通常認為,在審視復雜歷史問題時不能輕率地下結論,這
45、一觀點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認識主體對復雜歷史問題的認識總是不同的②真理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在發(fā)展中不斷超越自身③復雜歷史問題本質的暴露和展現(xiàn)必然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④人們對復雜歷史問題的認識受所處社會實踐水平的限制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C,D,材料:我國在文化體制改革中,科學區(qū)分了公益性文化事業(yè)與經(jīng)營性文化產(chǎn)業(yè)。當前,我國正著力加快經(jīng)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
46、制,穩(wěn)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改革,并把振興文化產(chǎn)業(yè)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國大多數(shù)經(jīng)營性文化單位基本完成轉企改制,據(jù)此,有人認為,文化體制改革就是搞文化產(chǎn)業(yè)化。 結合材料,從真理的條件性、具體性原理出發(fā),簡評“文化體制改革就是搞文化產(chǎn)業(yè)化”的觀點。(6分),(2011高考廣東卷37),真理都有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相對于特定過程的,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文化產(chǎn)業(yè)化只適用于經(jīng)營性文化
47、單位的轉企改制,加快轉企改制與穩(wěn)步推進文化事業(yè)單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對歪曲理解,堅持文化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答:,(2011高考四川卷39)科學地開發(fā)和利用能源才能促進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安全是核電發(fā)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則。從三里島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傷痛,到日本福島核泄漏的陰霾,一次次引發(fā)全球對核電安全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各國依據(jù)核電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和特殊要求,不斷反思核電安全標準,
48、檢查核電安全建設,完善核電安全措施與技術體系,以推動核電安全日臻完善。 聯(lián)系材料,從認識論角度,說明人類在發(fā)展核電過程中應怎樣確保安全。(10分),答:①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在發(fā)展核電過程中,人類主尖依據(jù)核電發(fā)民菜的客觀規(guī)律和特殊要求,從安全標準、安全建設、安全措施、技術體系等方面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確保核電安全。(4分) ②正確處理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在推動核電發(fā)展和應對核事故過程中,人
49、類應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深化和發(fā)展對核電安全的認識,運用對核電本質和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指導核電建設,使核電安全日臻完善。(6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真理是客觀的,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本課小結,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實踐及其特點,真理的含義,真理的基本屬性:客觀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含義實踐的特點,,實踐是認識唯一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標本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
50、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真理的特點:條件性和具體性(真理是相對的),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受主體和客體等條件的限制,需要多次反復才能獲得正確認識,認識隨認識對象、主體、實踐的不斷發(fā)展而發(fā)展,(2009廣雅中學零模)材料: 2008年12月18日,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由于30年前的真理問題大討論,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從而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改
51、革開放的實踐活動中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論,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哪些道理?,(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正是由于改革開放的實踐活動,才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由于真理問題討論,促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3)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 復習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復習課件
-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認識論)
- 一輪復習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教案
- 高中政治人教必修4課件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第1課時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 第六課、
- 第六課《散步》
- 第六課《散步》
- 第六課學案
- 第六課《理想》1
- 第六課導學案
- 第六課 白衣古鎮(zhèn)
- 第六課 條件轉移
- 第六課我國的政黨制度
- 第六課驀然回首
- applicationessay寫作第六課realessaygaffes
- applicationessay寫作第六課whattolookfor
- 第六課捕捉心靈中沉睡的力量
- 日語綜合教程第六冊第六課 生命(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