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碳纖維的力學性能與其微觀結構息息相關,微晶結構是碳纖維強度的基石,而微缺陷結構如纖維表面裂紋、內部微孔等大大降低了纖維的強度;因此以微缺陷為視角,研究并掌握碳纖維生產(chǎn)過程中微缺陷與微晶結構的形成與演變規(guī)律,對制定合理的生產(chǎn)工藝,以及制備高性能PAN基碳纖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本文主要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鏡(FESEM)、同步輻射X射線小角散射(SAXS)與廣角散射(WAXS)等測試技術,對PAN纖維在紡絲過程、預氧化過程及碳化過程中表面與斷面
2、形貌、內部微孔等微缺陷與微晶結構的形成與演變進行了基礎性研究,并根據(jù)不同階段PAN纖維內部微孔的形態(tài)差異,建立了低取向微孔結構模型和高取向微孔結構模型,并結合Guinier理論與Ruland理論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有效表征了纖維內部微孔的變化規(guī)律。
本文首先對日本東麗T系列PAN基碳纖維T300、T700S、T800H和T1000G的微缺陷與微晶結構以及與力學性能的相關性進行了對比研究。表面形貌顯示T300與T800H表面有明顯的
3、條紋和溝槽;其中T300直徑最大,表面缺陷最多;T800H直徑較小,表面條紋與溝槽規(guī)整、尺寸小,表面劃痕、裂紋等缺陷少。T700S與T1000G表面光滑,但高倍下仍可觀察到在數(shù)十納米尺度的條紋與溝槽;T1000G直徑最小,表面更加光滑、缺陷最少。SAXS與WAXS數(shù)據(jù)顯示T300內部微孔數(shù)量多、尺寸最大、分布寬,微孔取向度、結晶度與結晶取向度都是最差的,所以其力學性能最低。從T300到T1000G,隨著強度提高,碳纖維內部微孔尺寸減小,
4、長徑比增大,微孔取向度提高;同時結晶度、晶粒尺寸、結晶取向度也有提高。綜合對比發(fā)現(xiàn),四種碳纖維的微晶結構參數(shù)都在一定的尺度范圍內,和微缺陷參數(shù)差異相比,其變化較小,不是提高纖維力學性能的關鍵所在;因此,減少纖維微缺陷的尺寸與數(shù)量是目前提高碳纖維拉伸強度的最直接途徑。
本文在準干噴濕紡條件下,對PAN原絲微缺陷及微晶結構在初級凝固浴、梯度凝固浴、水洗、致密化、蒸汽牽伸等工藝過程中形成與演變規(guī)律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在較低的初級
5、凝固浴溫度下(30℃),可制備表面缺陷少、微孔尺寸小,結晶度適中的初生纖維;提高初級凝固浴牽伸倍率(三倍),可顯著降低纖維纖度,減小微孔尺寸,提高纖維的均勻與致密性,并增加纖維的結晶度。經(jīng)多級凝固浴牽伸后,纖維的纖度更細,纖維表面更加規(guī)整、光滑。纖維的內部微孔缺陷減少,尺寸變小,長徑比增大,取向性提高。尤其是300℃熱管牽伸使纖維內部的網(wǎng)絡骨架結構消失,轉變?yōu)檠乩w維軸向排列的束狀原纖結構,纖維組織更加致密;經(jīng)第四級凝固浴后,纖維的結晶度
6、,晶體取向度、晶粒尺寸都有大幅增加。
采用5級水洗脫除纖維內殘留的溶劑DMSO,但隨著水洗時間增加,纖維發(fā)生軸向收縮、徑向膨脹,纖維直徑變大,緊密排列的大原纖板條束分離為細小的板條束,表面條紋變細,溝槽變淺;內部原纖逆分離,形成骨架網(wǎng)絡結構,纖維內部微孔尺寸與數(shù)量都大幅增加,造成纖維的取向度、致密性變差;同時,高溫水洗使纖維大分子鏈產(chǎn)生解取向,造成纖維的結晶度與取向度不斷下降。
致密化1圈時,纖維內溶脹的水分急劇揮發(fā)
7、,纖維直徑顯著變細,同時纖維內部微孔的尺寸與數(shù)量大幅減小,微孔的長徑比和沿纖維軸向的取向度都有提高,纖維變致密;致密化5圈時,微孔的尺寸與數(shù)量仍變化較大;但在致密化10圈時,微孔結構變化量較小,致密化效果減弱。延長致密化時間,纖維的結晶度、晶體取向度以及晶粒尺寸都不斷增加。在固定牽伸倍率下,提高蒸汽壓力,可進一步增強大分子鏈段的活動能力,表面原纖邊緣更加圓滑。在蒸汽壓為0.3MPa時,纖維直徑大幅減小,微孔沿軸向被拉長,而短軸尺寸變小,
8、微孔的長徑比、取向度都增加;蒸汽壓為0.4MPa時,纖維微孔結構參數(shù)仍有明顯改善;蒸汽壓為0.5MPa時,由于牽伸倍率的限制,微孔參數(shù)改善效果明顯減弱。纖維的結晶度、取向度等參數(shù),隨蒸氣壓力的提高,一直穩(wěn)定增加。
對兩種不同PAN原絲A0和B0進行了相同的預氧化熱處理,并對纖維微缺陷及微晶結構的演變規(guī)律進行了對比研究。在預氧化過程中,A0原絲光滑的表面逐漸出現(xiàn)沿纖維軸向的條紋與溝槽,而B0原絲表面粗大的溝槽逐漸變淺。隨著預氧化
9、溫度的提高,纖維韌性降低,斷口形貌逐漸變?yōu)轭w粒狀結構,并在高溫預氧化階段出現(xiàn)皮芯結構,尤其是A10皮芯結構嚴重。A0與B0兩纖維內部微孔變化趨勢相同,微孔的徑向平均尺寸先變大后變小,軸向平均尺寸先變小后變大,取向度先略有變差后又逐漸提高,微孔相對體積逐漸增加,但A10生成了更多、更大尺寸的微孔,微孔尺寸分布較寬。預氧化初期,纖維解取向造成結晶度降低,但晶粒尺寸略有長大;預氧化中期,晶區(qū)開始氧化、環(huán)化,纖維結晶度下降,晶粒尺寸減小;預氧化
10、后期,氧化、環(huán)化反應劇烈,纖維結晶度、晶粒尺寸和取向度都明顯減小,并生成新的結構,其中A10耐熱梯形結構的轉變不如B10完善。
對A10與B10兩預氧化纖維進行了500-1000℃的碳化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碳化纖維的微缺陷及微晶結構具有很強的遺傳性。隨碳化溫度提高,纖維直徑變細,纖維表面保留原特征,但表面質量提高;SAXS數(shù)據(jù)顯示預氧化纖維內部微孔會遺傳到碳化纖維中,并隨溫度升高尺寸增加;隨著非碳元素的脫除,會產(chǎn)生更多微孔。與B10
11、相比,皮芯結構嚴重的A10纖維微缺陷的尺寸與數(shù)量增幅較大,尺寸分布更寬,甚至出現(xiàn)了超過1μm的大孔缺陷;隨碳化溫度的升高,兩纖維的石墨微晶逐漸完善,取向度提高,兩纖維的微晶結構差異較小。A1000碳化纖維的強度為1.52Gpa,明顯低于B1000碳化纖維的2.68GPa;拉伸強度的差異主要由大孔缺陷造成的,數(shù)量極少的大孔對纖維力學性能的影響遠大于大量納米級微孔。
為了更好研究工藝參數(shù)與PAN纖維微結構的關聯(lián)性,研制了一套同步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熔紡PAN纖維預氧化和碳化過程中結構和微缺陷的演變.pdf
- PAN基碳纖維制備過程中微納結構演變與發(fā)展.pdf
- PAN纖維含氮結構的演變.pdf
- PAN基碳纖維成分、結構及性能的高溫演變機理.pdf
- 有序PAN中空微納米纖維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微博輿論的形成、演變及控制研究.pdf
- PAN初生纖維聚集態(tài)結構形成機理及調控.pdf
- PAN纖維低溫碳化過程結構演變規(guī)律研究.pdf
- PAN基碳纖維徑向結構的高溫演變規(guī)律的研究.pdf
- 稻草纖維素降解及微晶纖維素的制備研究.pdf
- 纖維素纖維微隙結構與染色.pdf
-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微晶纖維素.pdf
- 納米ZnO的分級結構與微晶薄膜.pdf
- 植物纖維制備微晶纖維素的研究.pdf
- 超細晶純鋁微壓縮變形行為及組織演變.pdf
- 微-納復合ZTA陶瓷中“內晶型”結構的形成過程及機理研究.pdf
-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微晶纖維素.pdf
- 微晶纖維素的制備及其產(chǎn)品研究.pdf
- 微晶纖維素在冰淇淋中的應用.pdf
- 真絲纖維微空穴生成及結構與性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